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国务院在《意见》中明确,着力加强医学学科建设,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加大医学及相关学科建设布局和支持力度。
“双一流”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与科研水平的顶尖标杆,近年来也纷纷加快医学布局速度,多所综合、师范类院校跨界入局“医学圈”。
为了全面解读“双一流”高校在医学领域的进展与现状,高绩(ID:gaojidata)正式发布《中国“双一流”高校医学建设数据分析报告》,通过多维度数据展示“双一流”高校医学建设进展,以及医学学科在全国、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
2024年11月,湖南师范大学接连成立5个医学相关学院,又将湖南省胸科医院和湖南省第三人民医院纳入麾下,新增湖南师范大学附属胸科医院和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24年12月,中国人民大学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打造全国首个“文医融合”协同创新平台;2025年3月,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工程大楼项目正式启动招标,公告显示该项目总投资近5亿元……
其中,各所“双一流”高校医学院的成立是一个关键性节点,标志着学校医学学科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据高绩汇总统计公开信息,全国147所“双一流”高校中不少于70所高校均设有医学院。除医药类高校外,其余高校医学院的设立方式大致有三类:自主建设(高校内部筹建成立)、合并组建(合并已有高校医学院或者合并医科大学),以及合作共建(联合地方政府、高校等资源共建)。
“双一流”高校的医学学科近年来建设成效如何?国内哪些高校的表现最为突出?哪些高校的影响力正在走向世界?
从软科发布的“2024中国大学医科实力评级”的评级结果来看,“双一流”高校中,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开云注册平台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获评A+,医科实力最为瞩目;四川大学等14所高校获评A;南京中医药大学等12所高校获评B+。
科睿唯安2025年3月公布ESI最新数据,从医学领域学科(临床医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免疫学、神经系统学与行为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的排名结果来看,“双一流”高校中,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31所“双一流”高校,5个学科都进入ESI前百分之一;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开云注册平台南开大学等9所“双一流”高校,4个学科进入ESI前百分之一。
(注:图表中的高校均为对应ESI学科上榜前百分之一高校,表中的数值指上榜前百分之一名单的高校在前百分之一名单中的排名段位。)
重庆大学近年来加快医学布局,可谓动作频频、一步一脚印,在学科建设、科研平台、人才队伍、附属医院等方面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从2017年开始,重庆大学与重庆市肿瘤医院、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共建“非直管”附属医院,分别增挂牌“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庆大学附属中心医院”。
2018年6月,成立重庆大学医学院,为重庆大学医学学科的全面建设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学院于2019年获批“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获批“临床医学”本科专业,2022年获批“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23年获批“教育部智能肿瘤学医药基础研究中心”、“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在附属医院方面,重庆大学医学院已经拥有“重庆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9所附属医院。
随着重庆大学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坚实,期待学校医学实力与整体实力迎来更加突飞猛进的进步。
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于2018年11月正式成立,至此踏上了高速发展的医学建设之路。
南方科技大学在2021年获批“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并在2024年7月又正式获批新增“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仅6年时间,南方科技大学在医学建设的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取得了显著成绩。
此外,医学院的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拥有广东省细胞微环境与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等4个省级重点建设平台;临床资源方面,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正在建设中,还拥有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等3所直属附属医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