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历来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国内大学的绝对顶流,清华大学却一直存在“软肋”——医学学科实力需要再上台阶。
在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同行多年之后,清华大学最终决定自己加快脚步,并且动作频频:两年前,清华大学自建医学部(本部),今年收获首家附属三甲医院。近日,它又一口气新揭牌4个学院,教学研究机构增至6 所,打造清华医学园区,又迎来院士院长……
在对外发布的新闻稿中,清华大学称:清华医学将以建设世界一流的医学学科为目标,秉持创新、引领、国际、融合的发展思路……探索植根中国、面向世界的新医学发展趋势,以全新理念、全新体系和全新举措迎接未来医学事业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
前几天,清华大学举办了一场医学发展大会。大会本身没有出圈,倒是有几个重磅动作在网上刷屏。
一是新成立4个新学院,即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医疗管理学院、临床医学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这些新成立的学院与原有的药学院、与仿生研究院共同组成清华大学医学院的教学研究机构。至此,清华大学医学院(本部)教学研究机构变成6个。
二是与海淀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清华医学园区。此举标志着清华医学园区建设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本次协议的签署是海淀区与清华大学基于共建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之后,围绕医学领域的又一次深化合作。据悉,清华医学园区位于海淀北部,占地500亩。包含清华医学院区、研究型医院等功能定位,面向未来医学打造“学术型医学体系”。
此外,清华大学还聘请美国国家医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曹文凯为名誉教授。
曹文凯在医学领域具有卓越成就和广泛影响力,在心血管医学和遗传学方面做出开创性贡献,在心脏血管疾病基因疗法和干细胞再生医学领域取得众多学术成就。
三年前,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副教务长黄天荫全职加盟,如今是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
黄天荫在医学界享有盛誉,世界顶级医师科学家、全球知名眼科专家、国际知名医学教育专家……获得过美国眼科学会高级成就奖、亚太眼科学会高级成就奖等。他还是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亚太眼科影像学会会长……
就在医学发展大会召开前一天,11月14日,清华大学与北京市朝阳区政府签署协议,合作共建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早在2012年,双方就签署了首份合作共建这两家医院的协议书。开云注册入口此次续签,是双方深化校地合作的又一重要举措。
同一日,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宣布新一届行政领导班子任命,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任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
有人、有地,还有更为完善的医学学科体系。清华大学医学学科建设表现得雄心勃勃。
这种勃勃雄心契合了清华大学“到2030年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到2050年前后成为世界顶尖大学”的目标。
在近日召开的医学发展大会上,清华大学校长李路明也表示,加强医学学科建设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即便在国内,近些年来高校也掀起了一阵“医学院热潮”。公开数据显示,国内42所一流高校里,已建成或正在筹建医学院至少已达37所。
然而,在国内医学院“江湖”中,作为最强985高校的清华大学却排不上C位。在一些市场排名中,清华医学院离“遥遥领先”往往还有几步之遥。
比如,顶尖医学院除了基础医学研究之外,还需要临床实践。医学院的发展也就离不开直属附属医院的鼎力相助。
放眼整个北京,协和、北大、首医三足鼎立,“清华系”只能算尚在“冉冉升起之中”。
首医有宣武医院、天坛医院、朝阳医院等20家优秀的医院,北大医学部有北大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北医三院等10家顶尖医院,协和也有北京协和医院、阜外医院等6家医院。
清华医学的附属医院只有4所,分别是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清华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尤其是,清华大学医学院缺乏附属三甲医院。2024年5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晋升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后,才终于有了首家“三甲”医院。
其实,清华医学起步并不算太晚。2001年10月,清华大学医学院成立,至今已有23年。首任院长由著名医学科学家、两院院士吴阶平担任。生物物理学家赵南明教授,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院士,神经科学家鲁白教授,免疫学家董晨教授先后担任常务副院长。
20余年,清华医学之所以没有出现大踏步的发展,很多人都将原因归结到清华大学与北京协和之间的一段“姻缘”。
2000年前后,国内出现一股高校合并潮。国内老牌顶尖医学院、医科大学纷纷被收编,同济并入华中科技大学、湘雅并入中南大学、齐鲁并入山东大学、华西并入四川大学……
在北京,医院也被老牌医学院校分了个干净。只有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独自发展。
后来,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合作成立北大医学部深度融合发展,使得北大医学取得长足进步。2006年9月5日,“教育部、卫生部共建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大会暨揭牌仪式”举行,一切似乎尘埃落定。
一个是国内顶级大学,一个是殿堂级医学院,理论上可以双赢,奈何同行多年只有“牵手”,没有“联姻”,关系更多在“合作办学”层面。
清华决定自己办医,发展“清华医学体系”,于是也就有了文章开头所述的清华大学决定自己加快脚步,并且近些年动作频频。
作为顶尖的综合性大学,清华拥有较齐全的学科门类,专业点密集,可以为医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土壤,为医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提供理想平台。
近年来,国内医学院与综合性大学合作,对医学生进行医工融合、学科交叉培养也并非新鲜事。作为理工顶流的清华大学自然更胜一筹。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曾益新在此次清华医学发展大会上的致辞中表示,希望清华医学教育找准定位,积极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推动医学与多学科交叉融合。
清华大学对外发布的信息也显示,此次重组架构后,清华大学医学院将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建设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工程技术为驱动、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数字化赋能为特色的“清华医学体系”。
当前,清华大学正积极探索医学科技创新与合作的新模式,特别是在人工智能赋能医学教育教学方面取得显著成果。
就在11月16日举办的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建院十周年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宣布与10家信息化领域头部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成立“坤蒙AI医院联盟”,开云注册入口通过医研企紧密合作,努力打造AI医院的典范。
这两天,由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AIR)旗下又展示了新成果——“清华AI医院”应用上线,定向邀请专业人士对AI医生的疾病诊断能力进行内部测试。据说,首批来自21个科室的42位AI医生能看300多种病。
清华大学也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发挥医工结合的突出优势,完善基础医学学科布局,发展临床医学、医疗管理、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加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建设,着力推动医工结合和学科交叉,促进医学与理工人文社科的融合。
或许在不远地将来,能够如清华医学院院长黄天荫所希望的那样,让世界能看见清华医学。
开云注册
电话:400-123-4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