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theme
栏目: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09-30
 《辞海》对于医学的定义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从人的整体性及其同外界环境的辩证关系出发,用实验研究、现场调查、临床观察等方法,不断总结经验,研究人类生命活动和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消灭的规律,以及增进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劳动能力的有效措施。”此外,医学除了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外,还具有社会科学的部分属性,故在研究过程

  《辞海》对于医学的定义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从人的整体性及其同外界环境的辩证关系出发,用实验研究、现场调查、临床观察等方法,不断总结经验,研究人类生命活动和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防治、消灭的规律,以及增进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劳动能力的有效措施。”此外,医学除了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外,还具有社会科学的部分属性,故在研究过程中不可忽视医学与社会科学的联系。

  1985年中国学者艾钢阳提出了现代医学结构体系的四分法,较完整地反映了医学各部分的本质特点。[2]

  基础医学是应用医学的理论指导和学习基础,它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主要学科包括解剖学、组胚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病理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医学遗传学、药理学等。

  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不但要综合应用基础医学理论知识,而且还要不断为基础医学研究提出新的课题,促进医学的发展。它研究人体内外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及增进健康、防治疾病、延长寿命的方法和措施。主要学科包括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特种医学、放射医学、性医学、法医学、检验医学、护理医学等。

  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研究医学,以揭示医学的特点及规律的科学。主要学科包括医学导论、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法学等。理论医学能开阔医生的眼界,站在更高的位置上俯视医学,丰富知识,活跃思想,启发思维,培养良好的道德观念。

  医学工程技术的进步为基础医学研究及成果推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技术保证,应用现代工程技术解决医学在研究和应用中所需的各种手段。主要学科包括生物力学、生物控制、生物材料、人工器官、生物影像学、核医学技术、激光技术、超声技术、纤维光学技术等。

  美索不达米亚的宇宙观认为疾病是上帝对人的惩罚,它能殃及全家和后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医生一方面靠宗教方法来预见病人的罪恶,并研究神对赎罪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观察病人的症状,以此来估计疾病的严重程度。用药的方法以口服为主,也使用外敷药等。

  埃及医学在古代是最负盛名的,古埃及人留下了不少书写在一片片草本根茎上的“纸草文”,虽然这些“纸草文”上记载了带有迷信色彩的咒文和魔术,但也记载了876个药方,如止咳药、吸入药及灌肠药等,还记载了外科方面的脓疮割开法和烧灼法等。说明当时他们已对医学有所认识。此外,木乃伊的价值在于能使现代人观察到古人的解剖结构及所患的疾病。

  古印度人认为罪恶是疾病的原因,忏悔是治疗的惯例。古印度人认为所有疾病都来源于体液的紊乱,症状是由于体液和身体元素过少或过多所致。诊断方法有问诊和触诊等。古印度医生很早就知道糖尿病人的尿有甜味。印度医学最辉煌的成就就是外科技术的使用,包括切割、切除、摘除、缝合等,使用的器具超过100件。印度外科医生能做肿瘤、疝气、囊肿、息肉等手术。

  古希腊人认为任何一种神都能引起疾病。阿波罗神和阿耳弥斯女神能射出某种“毒箭”使人生病。用祈祷、献祭和斋戒等方法,请所得罪的神施恩,使疾病痊愈。阿斯克列庇阿斯是古希腊人最崇拜的医药神。哲学家恩培多克勒提出一切物质都是由火、空气、水和土等四种元素组成的,这一看法为医学理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可以这样说,希腊医学是由自然哲学进化而来的。希波克拉底被尊称为西方“医学之父”,他流传下来的著作为《希波克拉底文集》,共收录了约59篇论文。内容主要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治疗学、诊断学、外科学、妇产科学等。其中外科学是文集中最完全的部分,对各种骨折、外伤、肿瘤、溃疡等都有详细分析,他和他的弟子还将恩培多克勒的四元素理论发展成“四体液病理学说”。

  公元前3世纪,希腊文化和医学中心逐步转向新埃及城市亚历山大利亚。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三大哲学家之一柏拉图的学生,他对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解剖学进行了深入研究,被认为是比较解剖学的奠基人。希洛菲利是早期亚历山大利亚学派的代表,他很好地描写了人体解剖结构,并作为一个治疗学家更信任药物。埃拉西斯特拉是第一位观察病理解剖学的医生,并放弃了希波克拉底的液体病理学,而主张固体病理。

  古罗马对健康和疾病的态度与古希腊颇为相似,但更注意公共保健和卫生,如在城里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及公共浴场;在军队中设军医机构和医务总督,开办军医院,防止流行病,在此基础上,城区内又设立了慈善性质的公共病院。古罗马著名医学家中,塞尔萨斯是第一位用拉丁文完成医学经典著作——《医学》的医学家,内容包括医学历史、病理学、治疗学、内科疾病、外科疾病等。他确立了炎症的4个基本特征,即红、肿、痛、热,并提出了疾病的治疗应分成三部分:饮食、药物和外科治疗。

  公元5世纪末,东罗马帝国未受外族入侵,并以拜占庭名称保存了下来。在拜占庭出现了医学校、医院和药房。医学家们继承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医学遗产,编写了大量医学百科全书,以后发展为阿拉伯医学。阿拉伯医学系指阿拉伯语文的医学。阿拉伯在化学、药物学和制备药物的技艺方面很有成就,他们改进了蒸馏、升华、结晶、过滤等方法,大大丰富了药物制剂,并将升汞、硝酸、硝酸银等用于医疗。阿拉伯医生主要使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累塞斯是当时著名的医生,他所著的《万国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他是最早能区分天花和麻疹的一位医生,并是首位用汞制剂治病的人。阿维森纳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医生和哲学家,他的代表作《医典》一度成为欧洲一些医学院校的教材。内容包括解剖学、病理学、生理学、治疗学、制剂学、卫生学等。他被誉为“医学之王”,与希波克拉底和盖伦并列为医学史上的三座里程碑。

  中世纪医学的重大事件是医学教育的真正建立。最早的医学校是公元10世纪在意大利萨勒诺建成的萨勒诺医学校,它以培养医生著名,被称为“希波克拉底之都”。13世纪以后出现大批大学校,其中大多设有医科。著名的有意大利的波伦亚大学和法国的蒙披利大学。前者以盖伦的理论为经典,发展了《解剖学》,还最早招收女性。后者编写了著名的《外科学》一书,并确定了外科医生的四条标准:即博学、熟练、敏捷和道德修养好。

  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巴拉塞尔萨斯,他对传统的医学教育深恶痛绝,主张不用拉丁文,而用本地语言教学,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他发现并使用了多种新药,还提倡应用许多化学品,如硫磺、硫酸铜和砷等作为药物,将医学与化学结合起来。

  巴累是这一时期著名的法国外科医生,他发现用蛋黄、玫瑰油和松节油的混合物来处理伤口,可减轻病人的疼痛,加快伤口愈合。他采用金或银来制造假牙、假肢,发明了许多科学的医疗器械,因此人们称他为“近代外科学之父”。

  维萨里是真正的人体解剖学的奠基人,也是现代医学科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对人体解剖很感兴趣,常到刑场或墓地寻找尸体进行解剖。他在1543年出版了《人体的结构》一书,系统地描写了人体解剖学,并纠正了盖伦解剖学中200多处错误。文艺复兴时期的医学主要在人体解剖学方面建立了基础,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从此,近现代医学走上了康庄大道。

  17世纪自然科学方面一系列重大突破,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医学的发展。这一时期医学上最重要的发现莫过于英国生理学家哈维发现血液循环。哈维的发现奠定了生理学的基础,从此生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哈维还研究了胚胎形成过程,成为现代胚胎学的奠基人之一。温度计和显微镜的发明也是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现代医学进展的重要例证。

  由于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进步,使一些传统医学理论受到人们的怀疑,而一些新的医学理论应运而生,并形成了三大医学学派。一是物理医学派或叫自然科学派,这一学派主张用物理学原理解释一切生命现象和病理现象,代表人物是法国哲学、数学家笛卡尔;二是化学学派,这一学派把生命完全解释为化学变化,创始人是化学家哈尔蒙特;三是活力论派,这一学派认为生物体各种现象不受物理和化学因素所管辖,而是由感觉性灵魂,代表人物是德国化学家兼医学家斯塔尔。

  英国著名的医生西登哈姆提出应加强临床医学研究,并详细记录了痛风、风湿病、流行性感冒、麻疹等疾病的征候,被认为是近代临床医学及流行病学的奠基人。

  意大利解剖学家莫干尼运用解剖学知识,研究病理状态下器官的变化,把“病灶”与临床症状联系起来,以此作为诊治疾病和判断预后的依据,并在1769年发表了不朽著作《疾病的部位和原因》一书,这使他成为病理解剖学的创始人。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荷兰莱顿大学开始实行临床教学,并在医院中设立教学床位。18世纪在各国的陆军、海军中开展对受伤和生病士兵的监督、观察和疾病统计工作,成为预防医学的雏形。此外,用接种牛痘来预防天花的方法,也开始了预防医学和免疫学的新时代。

  医学自文艺复兴以来将近200年完成了它的转型过程,至19世纪已基本成形。基础医学各科都已建立在以实验结果为根据的基础之上;临床医学开始与基础理论紧密结合,发现了许多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药物的特异性治疗作用被揭示出来。此外,19世纪的细胞、能量守衡和转化、进化论等三大发现对医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世纪也是药理学发展的时期。1806年德国人从中分离得到;1818年法国人分离出奎宁、吐根碱、等药物。随后其他科学家又分离出阿托品、秋水仙碱、可卡因、亚硝酸异戊酯、毛地黄及肾上腺素等。这些药物的分离和合成,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匈牙利产科学教授塞麦尔威斯发明了消毒法,他采用漂白粉消毒双手以防止产褥热获得了成功。英国外科医生李斯特采用石炭酸清洗伤口,减少了因手术感染、化脓的死亡率。

  20世纪医学的特点之一是医学分科专门化,如新出现了心脏病学、内分泌学、精神病学、神经病学、整形外科学、影像医学、胃肠病学、康复医学和老年医学等专科。这个时期的医学逐步克服了细菌性传染病,开始向恶性肿瘤、病毒性疾病和衰老等发起挑战,和人工器官的植入综合地反映出医学在战胜疾病,保护健康方面的新能力。20世纪50年代开始,医学研究逐渐从细胞水平向分子水平迈进。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于1895年发现x射线,法国和波兰物理学家居里夫妇于1898年发现镭,不久就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X射线成为诊断疾病的有力工具,镭则用于治疗癌症。免疫学开始成为系统的科学是与19世纪后期微生物学的发展紧密相连的。20世纪20年代初,科学家们先后发现免疫血清在体内和试管中可以凝集细菌和溶解细菌,进而发展到对病原微生物的鉴定和传染病的诊断。

  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中描述了很多药物,其中植物药就有50余种,有些至今还是常用药,如枸杞子、益母草等;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记载了123种药物,包括植物药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种。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将五行学说应用到医学。五行指水、火、土、金、木五种物质。这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胜关系,这些观点具有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因素,其中的合理因素,一直被保存下来,对中国的医学发展起到一定作用。《素问》中则将疾病病因归结为六气:即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

  扁鹊是中国史书上第一位有记载的医生,战国时医学家。有丰富的医疗实践经验,反对巫术治病。遍游各地行医。他医术高明,精通内、外、妇、儿各科,《战国策》里载有他的传记和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擅长切脉。

  《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医学理论书,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素问》以问答的方式写成,内容偏重于人体生理和病理学、药物治疗学基本理论;《灵枢》以论述的方式写成,内容偏重于人体解剖脏腑经络学说、针灸理论。《黄帝内经》为中医学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现存第一部药学专著,托名神农所著。该书总结了东汉以前中国人民丰富的药物知识。全书共三卷,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该书为本草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张仲景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并结合当时医家和自己长期积累的医疗经验,写成了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伤寒杂病论》。原书共16卷,现存《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华佗发明了中药全身——麻沸散,并成功地应用于外科腹部手术,比西方人使用早了1500多年。他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尤擅长外科和针灸。他还提倡体育锻炼,创作了“五禽戏”,即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强身健体,对后人影响深远。

  西晋时期,王叔(《脉经》)和与皇甫谧(《甲乙经》)分别对脉学和针灸学进行了首次总结。它不仅推动了中国脉学和针灸学的发展,而且对世界医学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陶弘景所著《神农本草经集注》是继《神农本草经》以后,对中国药物学进行的第一次总结。全书共三卷,增补新发现的药物365种,使该书共收载药物730种。该书还总结出一份“诸病通用药表”,分类列举了80多种疾病的通用药物,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方便。《新修本草》是唐代本草学的重要成就。它比欧洲最早、最著名的纽伦堡药典早800多年,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修颁布的药典。孙思邈的代表作《千金要方》内容丰富,虽为方书,实际上包括诊断、针灸、预防、卫生等多方面内容,是中国唐代最杰出的医药学著作,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

  隋初,巢元方等集体编著的官纂医书《诸病源候论》,是一部总结病源、病机、症状的医学基础理论巨著,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病因征候理论的专著。

  公元443年南朝刘宋创建医学教育机构,到了唐代建立了太医署,主管医学教育。太医署下设医学和药学两部。医学教育分为四科,即医科、针科、按摩科和咒禁科,学制3~7年不等。这比意大利的萨勒诺医学校早200多年。

  隋唐时期中国成为亚洲医学的中心,因此朝鲜、日本等国不断派人到中国学习医学。中国医、药学大量向外传播,也吸收外来的医、开云注册APP药经验,丰富了中国的医药学宝库。如唐代扬州名僧鉴真东渡日本,在奈良“唐招提寺”传授佛学和中国医学。中国的脉学和炼丹术传人阿拉伯及欧洲,推动了世界医学的发展。

  宋代为了改变医学书籍靠手抄本流传的落后状况,于1057年在京城成立了“校正医书局”,专门负责十余部宋代以前最富有代表性的医学书籍的校正和印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创举。北宋在1076年设立太医局“卖药所”和“修合药所”,前者向百姓出售药品,后者负责药物的加工。

  宋代除了校正和印行一批老的医学巨著外,也组织编写一大批新的大型医书。其中《太平圣惠方》于公元992年成书,该书是一部理论联系实际,具有理、法、方、药完整体系的医方著作。《和剂局方》是宋代由政府创办的专营药物买卖的“和剂局”配制成药的处方集,详列主治病证,制剂方法,它是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国家药局的成药处方集。《圣剂总录》也是宋代政府组织编写的,是一部医方全书,书中还对当时盛行的医学理论一运气学说作了系统论述。

  在人体解剖学、法医学、针灸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等方面,都出现了相应的专著。

  明代是中国医学进一步发展的时期,产生了很多著名的医学家和一大批医学名著。中国在16世纪发明的人痘接种术,成为当时世界上进行人工免疫的先驱。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一生著书10余种,现存只有《本草纲目》、《濒湖脉学》和《奇经八脉考》等3—4部书。其中《本草纲目》经27年艰苦劳动著成,该书共有52卷,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1096首,绘制药图1109幅。该书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国人民丰富的药物学经验,对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明代逐步形成的温病学派,到了清代发展到鼎盛时期。以叶天士、吴鞠通和王孟英等为代表的温病学派,极力主张温病不同于伤寒之说,各以自己的主张和经验著书立说,创立了温病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清代较简明和实用的医书有《医宗金鉴》,有名的类书有《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与医学相关的丛书有《四库全书医家类》。

  继明代李时珍之后,清代比较著名的药学家是赵学敏和吴其浚。赵学敏为弥补《本草纲目》的不足,特写了《本草纲目拾遗》一书,该书共10卷,除补充《本草纲目》的遗漏和差错外,还增加了由国外新传人的药物和一些民间药物,故是中国又一部有价值的本草著作。吴其浚(著有《植物名实图考》一书,共38卷,分谷类、山草、芳草、果类等12部,该书是一部沟通古代本草与近代植物分类学的桥梁著作。

  战争以后,教会医院由沿海地区进入整个内地。1844年英国教会在上海开办仁济医院,1906年在北京开办协和医院。1906年美国教会在长沙开办雅礼医院,然后改为湘雅医院。据统计,到1936年,教会医院在中国达426所。教会医院的建立,不仅成为西医传人中国的重要基地,也为中国建立医院提供了示范。除了开办医院外,外国教会还在中国开办医学校,以扩大其影响。

  中国近代的医学体系是以西方医学体系为模式逐渐形成的。首先是创建医疗卫生行政机构,并颁布医疗管理的法令和法规。接着,开始建立中国近代医学教育体制,1913年规定医科分医学和药学两门,其中医科学制为5年,药科为4年。

  由于民国政府错误地认为中医学不合乎科学,对中医采取了限制和排斥的政策,叫嚷“中国医士应全废,全国药店皆停业”。针对这些政策和措施,全国各地中医药界成立了“全国医药团体总联合会”,发表宣言,组织请愿,奋力抗争,最终使中医学艰难地维持了下来。

  早在革命根据地,中国就注意到卫生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预防为主,开展群众性卫生运动的方针。颁布了《卫生运动纲要》、《卫生防疫条例》,创办了《红色卫生》、《健康报》等,建立了医院、学校等。在医疗技术、医学教育、药品和医疗器械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卫生方针的制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中国卫生工作的方针1950年在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确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作为发展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三大方针,1952年又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作为发展人民卫生事业的第四大方针。

  高等医药院校从1949年的38所发展到1998年的177所。医学科学研究发展迅速,成立了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及中国中医研究院等全国性最高学术机构,独立的科研机构301所。

  解放以来,中国消灭或基本消灭了天花、脊髓灰质炎和真性霍乱,有效控制了鼠疫、斑疹伤寒、性病、血吸虫病、疟疾等。基本控制和消灭了地方性甲状腺肿,明显减少了克山病、大骨节病、地方性克汀病等地方病的发病率。1981年,中国加入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扩大免疫规划,实施计划接种,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

  在临床医学方面,中国在抢救大面积烧伤、断肢再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整形外科、围产医学、计划生育、儿童保健、急救医学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有的还达到或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在基础医学研究方面,中国在传统学科和边缘学科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生物物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病毒学,以及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学科赶上或基本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促进了中国医学走向世界;在中医药学方面,中国中医学界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开发出许多疗效显著的中药。中西医结合是中国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医学的一大优势。近年来由于合理使用了中西医结合这一手段,使中国在骨折治疗、针刺麻醉、肿瘤治疗等方面成效显著。

  医学研究的对象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研究人体生命过程及其与外界环境相互关系的规律;二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发展、转化及其预防和治疗的规律;三是研究增进人类健康、延长人类寿命和提高劳动者体质的规律。就是说,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人作为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它具有两重属性,一是自然属性,一是社会属性。要正确研究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问题,就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人的两重属性。

  人的生物学属性人的生物学属性是指人具有生物机体所固有的自然倾向和本能;人的社会学属性人类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也是社会生产劳动的产物。人作为社会化的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人与社会的统一性决定了人的社会属性,人要在社会中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当时的历史条件。近代以来,几乎所有的医学工作者都在不同程度上认识到,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并具有内在的联系。由此可见,人不但具有自然属性,同时又具有社会属性,人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体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对人类的健康和疾病都产生着积极的或者消极的影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