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这份教育部制定发布的指南中,设置了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老年医学与健康、健康与医疗保障、药物经济与管理、生物医药数据科学
浙江省内数家医学类院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相关专业的筹备、申请工作正在进行中
温州医科大学正在筹备药物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申请,“健康与医疗保障专业正在考虑中,另外3个专业是否开设,需要在寒假期间的调研工作后再做决定”,温医大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中医药大学计划新增健康与医疗保障专业,可能预计招生30人或60人,一到两个班的规模;杭州医学院正在整合学校资源,争取申报成功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生物医药数据科学两个专业。
翻开高校专业目录就会发现,医疗器械工程、老年医学、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等类似或相关专业已有开设,教育部此次新增的5个专业和以往有何不同?为什么要新增这5个专业?就业市场对这批专业的需求度如何?潮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高校、医疗机构的专家,分别细解。
根据智研咨询的行业报告,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终端市场规模自2015年的3080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9154亿元,年复合增速为19.91%。预计到2025年,医疗器械市场将达到1.8万亿元。
“这表明医疗器械行业市场需求度持续增长,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杭州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李俊伟说,杭州医学院的信息工程学院开设有相关专业“医学信息工程”,学院的毕业生供不应求。
“新专业的毕业生发展及就业空间很广,医院、企业、各级医疗器械检验所等都需要相关人才。”在李俊伟看来,中国医疗装备产业链已较成熟,多个部门联合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也为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专业人才提供了更多就业和发展机会。
“这是朝阳的夕阳产业。”李俊伟说,杭州医学院将优化课程设计,积极考虑开设“老年医学与健康”专业。
温州市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张建华告诉记者,随着各大养老机构、康养机构的开设,与老年医学相关研究的人才已是“香饽饽”。
新增的“老年医学与健康”专业,培养的并不是临床医生、护理人员,而是主修养老服务以及管理方向。“仅仅开设学科可能难以为继,需要考虑整个行业需求、人才培养需求和就业市场。”张建华说,新增专业的目标是培养熟练掌握老年疾病康养、健康管理知识能力,能够在医疗卫生管理部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管理中心、医养结合照护中心等老年医学相关机构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
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荣超注意到,新专业有别于其他专业的鲜明特征,是在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中,将与社会保障学相关的课程设置得更加完整清晰。
目前,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已经覆盖了13.6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现在不管是农村居民还是城市居民,大家看病都主要用医疗保险来支付。当医疗保险对于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医疗机构怎么来应对?政府部门如何进行顶层设计?该制定怎样的支付规则?这都需要专业化的支持。”
新专业的从业方向有哪些?荣超认为,除了医疗保障、卫生健康等政府相关部门,毕业生还能去往医疗机构的医保办等其他行政科室。此外,商业保险公司与专注健康医疗保障的组织也需要这方面的人才。
他建议,对于医疗卫生领域有兴趣,同时平时比较细心、在数理方面能力比较优秀的学生可以考虑这一新专业。“目前从事医保工作的,大多没有接触过医学专业知识。有了这样交叉学科的人才,会有助于我们建立更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
“根据市场反馈,在国家医保谈判、国家及地方集采等政策常态化开展下,大多数药企面临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等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但人员短缺的问题,需求量大。”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卫涛在与相关部门、企业合作沟通的过程中,有明确的感知,“同时,学校培养方向以科研能力为主,与企业的业务需求角度还存在差异。”新专业则能解决这些问题。
卫涛梳理了这个新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各级卫健、医保、药监等政府部门;医院药剂科、医保办;企业市场准入、医学、销售等部门;医药、医保相关学会、协会等。
去年2月,国家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数字健康处在“健康中国”和“数字中国”两大战略的交汇点上。生物医药数据科学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建模等方法,为医学研究、临床决策和个体健康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和解决方案。
“新专业的前景很广大。”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兴宁院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区副主任叶栋用头颈肿瘤举例,在中国,头颈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发病隐匿、不易早期诊断,很容易发生“初诊即晚期”的情况。“我们将头颈部CT收集起来,记录早期肿瘤的形态。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精确度越来越高,人工智能可以很快推断患者是否有患病可能。”叶栋表示,目前,人工智能的诊断准确度达到80%到90%,不仅能够对患者进行初步的预警,也能大大减少医生的工作量。
“这一专业需要的是绝对的复合型人才,对学生来说也是较大的挑战。”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的副主任医师关建认为,生物医药数据科学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统计和分子生物学的知识,同时又要具有数理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这确是目前所需要的专业,因为“谁掌握大数据及大数据的应用,谁将掌握未来医学发展”,他还看到,目前已经有不少医学专业的年轻人开始自学各种计算机语言,进行科研工作中的大数据处理。这个专业除了可以对接临床外,也还需要对接市场,参与进行新型设备、药物研发及转化。“专业前景非常广阔,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加入未来医疗研发领域的队伍里。”
新专业毕业生们可以在生物医学、制药、健康服务等行业大展拳脚,从事数据挖掘及统计分析工作、信息系统开发、培训及技术支持、从事生物医药数据科学咨询工作等。
“这些专业早该新增了。”杭州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李俊伟说,5个专业有个共同特征,就是“交叉融合”,它们出现的背景,在于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的发展出现了新态势。
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专业属于医工交叉;老年医学与健康、健康与医疗保障、药物经济与管理属于医理文交叉;生物医药数据科学属于医理信交叉。
李俊伟对于5个新专业的出现并不感到惊讶,“我们学校以及兄弟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已在开展跨界与融合了。”
“健康产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万亿市场,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居民健康意识逐步提升的当下,社会对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需求性很高,新增的专业聚焦于服务健康中国,是对相应人才的提前布局。”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荣超说。
温医大教务处处长李章平认为,开展专业的交叉融合有利于加快培养急需紧缺复合型人才。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温医大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先后开设了眼视光医学(新医科班)、临床医学(新医科班),2022年成为教育部首批5所临床医学(检验医师培养试验班)试点单位,突出交叉培养体系设计,打开了独立医科院校探索“医学+X”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有交叉融合背景的毕业生,能较好满足医疗机构、生物医疗企业、生命健康产业等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医疗机构对于新专业培养的人才同样期待。“跨学科交叉融合人才是必需的,比如我们现在对于疾病很了解,但对于大数据分析利用比较欠缺。生物医药数据科学专业新增后,我们培养医学生不仅是狭义的,还能通过大数据进行创新和研究。”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兴宁院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区副主任叶栋说。
高校医学相关专业的新增并不是新鲜事,记者梳理发现,近5年时间里,相关专业就经历了多次调整。
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开云注册入口新增专业中有生物信息学、智能医学工程等复合型专业;2020年度,医学门类新增运动与公共健康、生物医药数据科学、智能影像工程等专业,学位授予门类除医学外还包含理学和工学;2022年度新增专业中,有102个备案专业和29个审批专业隶属于医学,如医疗产品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等,授予医学学位的备案专业仅2个,授予医学学位的审批专业有26个,折射出医疗发展现状对于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新需求和新期待。
从医学门类学科专业目录的变化,就能看出专业调整的动作频繁
截至2022年,新一轮医学门类学科专业目录修订完成,最初下设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药学6个一级学科,而后依次增设了口腔医学、中药学、法医学、医学技术和护理学5个一级学科。
其实,已有国内高校开设了本次新增专业中的“生物医药数据科学”专业,在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浙江省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普通类第一段平行投档分数线表中,山东大学生物医药数据科学专业的计划数为2人,最低分656分,其录取位次为9980。
“为什么要新增这些专业?市场上相关人才的紧缺,这一现状已经被高校、企业、政府层面感知到了。”温医大药学院副院长卫涛用近年频频上热搜的医保药品谈判举例,“参加谈判的专家,需要的是复合型、交叉融合型人才,要懂药品研发、生产、物流、企业管理,以及了解药品损耗、机器损耗等各方面知识,这样才能确定成本价,以及合适的利润点在哪里。”而这些,正是此次新增的“药物经济与管理专业”涉及的课程。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易红良认为,新增专业将更有利于医生各司其职,让整个医疗体系运转得更好。“现在医生的担子越来越重,我们要把患者的病看好,也要关怀患者、和他们谈话,同时还要算账、管经济,其实是比较头疼的。”而当医学人才体系越来越完整,精细化分工将有利于每位医生做好本职工作。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4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4076
这几天,各医学类院校的领导案头都放着一份《服务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这份教育部制定发布的指南中,设置了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老年医学与健康、健康与医疗保障、药物经济与管理、生物医药数据科学5个新医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今年参加高考的同学们,有机会成为5个专业的“开山大弟子”。
浙江省内数家医学类院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相关专业的筹备、申请工作正在进行中
温州医科大学正在筹备药物经济与管理专业的申请,“健康与医疗保障专业正在考虑中,另外3个专业是否开设,需要在寒假期间的调研工作后再做决定”,温医大相关负责人表示。浙江中医药大学计划新增健康与医疗保障专业,可能预计招生30人或60人,一到两个班的规模;杭州医学院正在整合学校资源,争取申报成功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生物医药数据科学两个专业。
翻开高校专业目录就会发现,医疗器械工程、老年医学、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等类似或相关专业已有开设,教育部此次新增的5个专业和以往有何不同?为什么要新增这5个专业?就业市场对这批专业的需求度如何?潮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高校、医疗机构的专家,分别细解。
根据智研咨询的行业报告,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终端市场规模自2015年的3080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9154亿元,年复合增速为19.91%。预计到2025年,医疗器械市场将达到1.8万亿元。
“这表明医疗器械行业市场需求度持续增长,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杭州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李俊伟说,杭州医学院的信息工程学院开设有相关专业“医学信息工程”,开云注册入口学院的毕业生供不应求。
“新专业的毕业生发展及就业空间很广,医院、企业、各级医疗器械检验所等都需要相关人才。”在李俊伟看来,中国医疗装备产业链已较成熟,多个部门联合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也为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专业人才提供了更多就业和发展机会。
“这是朝阳的夕阳产业。”李俊伟说,杭州医学院将优化课程设计,积极考虑开设“老年医学与健康”专业。
温州市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张建华告诉记者,随着各大养老机构、康养机构的开设,与老年医学相关研究的人才已是“香饽饽”。
新增的“老年医学与健康”专业,培养的并不是临床医生、护理人员,而是主修养老服务以及管理方向。“仅仅开设学科可能难以为继,需要考虑整个行业需求、人才培养需求和就业市场。”张建华说,新增专业的目标是培养熟练掌握老年疾病康养、健康管理知识能力,能够在医疗卫生管理部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管理中心、医养结合照护中心等老年医学相关机构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
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荣超注意到,新专业有别于其他专业的鲜明特征,是在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中,将与社会保障学相关的课程设置得更加完整清晰。
目前,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已经覆盖了13.6亿人,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现在不管是农村居民还是城市居民,大家看病都主要用医疗保险来支付。当医疗保险对于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医疗机构怎么来应对?政府部门如何进行顶层设计?该制定怎样的支付规则?这都需要专业化的支持。”
新专业的从业方向有哪些?荣超认为,除了医疗保障、卫生健康等政府相关部门,毕业生还能去往医疗机构的医保办等其他行政科室。此外,商业保险公司与专注健康医疗保障的组织也需要这方面的人才。
他建议,对于医疗卫生领域有兴趣,同时平时比较细心、在数理方面能力比较优秀的学生可以考虑这一新专业。“目前从事医保工作的,大多没有接触过医学专业知识。有了这样交叉学科的人才,会有助于我们建立更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
“根据市场反馈,在国家医保谈判、国家及地方集采等政策常态化开展下,大多数药企面临药物经济学、药事管理等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但人员短缺的问题,需求量大。”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卫涛在与相关部门、企业合作沟通的过程中,有明确的感知,“同时,学校培养方向以科研能力为主,与企业的业务需求角度还存在差异。”新专业则能解决这些问题。
卫涛梳理了这个新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各级卫健、医保、药监等政府部门;医院药剂科、医保办;企业市场准入、医学、销售等部门;医药、开云注册入口医保相关学会、协会等。
去年2月,国家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数字健康处在“健康中国”和“数字中国”两大战略的交汇点上。生物医药数据科学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建模等方法,为医学研究、临床决策和个体健康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和解决方案。
“新专业的前景很广大。”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兴宁院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区副主任叶栋用头颈肿瘤举例,在中国,头颈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发病隐匿、不易早期诊断,很容易发生“初诊即晚期”的情况。“我们将头颈部CT收集起来,记录早期肿瘤的形态。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精确度越来越高,人工智能可以很快推断患者是否有患病可能。”叶栋表示,目前,人工智能的诊断准确度达到80%到90%,不仅能够对患者进行初步的预警,也能大大减少医生的工作量。
“这一专业需要的是绝对的复合型人才,对学生来说也是较大的挑战。”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的副主任医师关建认为,生物医药数据科学要求学生掌握生物统计和分子生物学的知识,同时又要具有数理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这确是目前所需要的专业,因为“谁掌握大数据及大数据的应用,谁将掌握未来医学发展”,他还看到,目前已经有不少医学专业的年轻人开始自学各种计算机语言,进行科研工作中的大数据处理。这个专业除了可以对接临床外,也还需要对接市场,参与进行新型设备、药物研发及转化。“专业前景非常广阔,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加入未来医疗研发领域的队伍里。”
新专业毕业生们可以在生物医学、制药、健康服务等行业大展拳脚,从事数据挖掘及统计分析工作、信息系统开发、培训及技术支持、从事生物医药数据科学咨询工作等。
“这些专业早该新增了。”杭州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李俊伟说,5个专业有个共同特征,就是“交叉融合”,它们出现的背景,在于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的发展出现了新态势。
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专业属于医工交叉;老年医学与健康、健康与医疗保障、药物经济与管理属于医理文交叉;生物医药数据科学属于医理信交叉。
李俊伟对于5个新专业的出现并不感到惊讶,“我们学校以及兄弟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已在开展跨界与融合了。”
“健康产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万亿市场,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居民健康意识逐步提升的当下,社会对复合型医学人才的需求性很高,新增的专业聚焦于服务健康中国,是对相应人才的提前布局。”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荣超说。
温医大教务处处长李章平认为,开展专业的交叉融合有利于加快培养急需紧缺复合型人才。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温医大以新医科统领医学教育创新,先后开设了眼视光医学(新医科班)、临床医学(新医科班),2022年成为教育部首批5所临床医学(检验医师培养试验班)试点单位,突出交叉培养体系设计,打开了独立医科院校探索“医学+X”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有交叉融合背景的毕业生,能较好满足医疗机构、生物医疗企业、生命健康产业等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医疗机构对于新专业培养的人才同样期待。“跨学科交叉融合人才是必需的,比如我们现在对于疾病很了解,但对于大数据分析利用比较欠缺。生物医药数据科学专业新增后,我们培养医学生不仅是狭义的,还能通过大数据进行创新和研究。”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兴宁院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病区副主任叶栋说。
高校医学相关专业的新增并不是新鲜事,记者梳理发现,近5年时间里,相关专业就经历了多次调整。
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显示,新增专业中有生物信息学、智能医学工程等复合型专业;2020年度,医学门类新增运动与公共健康、生物医药数据科学、智能影像工程等专业,学位授予门类除医学外还包含理学和工学;2022年度新增专业中,有102个备案专业和29个审批专业隶属于医学,如医疗产品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等,授予医学学位的备案专业仅2个,授予医学学位的审批专业有26个,折射出医疗发展现状对于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新需求和新期待。
从医学门类学科专业目录的变化,就能看出专业调整的动作频繁
截至2022年,新一轮医学门类学科专业目录修订完成,最初下设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药学6个一级学科,而后依次增设了口腔医学、中药学、法医学、医学技术和护理学5个一级学科。
其实,已有国内高校开设了本次新增专业中的“生物医药数据科学”专业,在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浙江省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普通类第一段平行投档分数线表中,山东大学生物医药数据科学专业的计划数为2人,最低分656分,其录取位次为9980。
“为什么要新增这些专业?市场上相关人才的紧缺,这一现状已经被高校、企业、政府层面感知到了。”温医大药学院副院长卫涛用近年频频上热搜的医保药品谈判举例,“参加谈判的专家,需要的是复合型、交叉融合型人才,要懂药品研发、生产、物流、企业管理,以及了解药品损耗、机器损耗等各方面知识,这样才能确定成本价,以及合适的利润点在哪里。”而这些,正是此次新增的“药物经济与管理专业”涉及的课程。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易红良认为,新增专业将更有利于医生各司其职,让整个医疗体系运转得更好。“现在医生的担子越来越重,我们要把患者的病看好,也要关怀患者、和他们谈话,同时还要算账、管经济,其实是比较头疼的。”而当医学人才体系越来越完整,精细化分工将有利于每位医生做好本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