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帮扶”到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丝路明珠”医疗实现多个“零”的突破从“被帮扶”到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丝路明珠”医疗实现多个“零”的突破
中新网新疆喀什10月26日电 题:从“被帮扶”到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丝路明珠”医疗实现多个“零”的突破
在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检查室内,该院医护人员正操作仪器检查阿依夏木古丽·麦麦提依明此前受伤的眼睛。“孩子视力正在恢复,不用出喀什就能进行手术,真的太好了。”阿依夏木古丽·麦麦提依明的母亲表示。
记者近日走访有“丝路明珠”之称的喀什,在历届援疆专家的支援下,这座始建于1934年的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一批批重点专科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多学科诊疗、日间手术等一批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得到推广和应用……
受到气候干旱、紫外线强、风沙大的影响,喀什地区居民眼病多发。从前,喀什偏远居民们看眼病不便,自2012年广东对口援疆帮扶以来,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先后建立喀什地区眼科医生培训中心、羊膜库、玻璃体腔注药日间手术中心等,成为喀什地区及周边地区眼科患者就诊的首选之地。
“目前我们青光眼的诊疗技术已经处于内地先进水平。”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眼科中心主任艾则孜·吾买尔表示,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眼科领域已经开展全飞秒近视手术医疗、治疗玻璃体视网膜脱离手术等,实现多个“零”的突破,患者转诊率逐年下降。
艾则孜·吾买尔称,除了完成常规诊疗外,该院还开展免费白内障复明手术开云注册APP下载安装,并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资金的资助下,带教巴基斯坦医生,帮助他们学习并掌握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巴基斯坦的医生学习态度积极认真,对患者眼部检查很仔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医生表示。
如今,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医疗团队带着自主打造的5G智能眼科巡诊车开进喀什地区,为当地居民免费进行眼病筛查和义诊手术,并将用3年的时间为当地培育眼科医生,助力喀什地区2026年基本实现白内障手术不出县。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外科医生闫新建结合喀什地区心血管疾病谱的特点,制定了开展急危重症I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方案,经过持续努力,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中心已能独立完成这项手术,当地患者可以不再转诊至1400多公里外的乌鲁木齐;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教授梁碧玲,年近80岁还心系医疗援疆事业,在当地被称为“梁妈妈”,她每年仍到喀什培训基层医生。
多学科合作完成了新疆首例高难度头皮巨大恶性肿瘤切除术、医疗队肛肠外科专家开展南疆第一例腹腔镜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这些都是喀什地区医疗水平发展的缩影。如今,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从2012年的1000张床位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3000张床位,成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于一体的全疆规模最大的综合三级甲等医院,为周边地区600多万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我们采取院包科和院包学科群的方法来‘输血’,例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南方医院和广东省中医院分别承包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全国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感染科、创伤外科和中医科。”广东省援疆医疗队队长、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院长肖非说,与此同时,一批批医疗队培养本土研究生、孵化本地人才,为当地医院培养了由青年优才、中青年骨干和高年资专家名医组成的人才梯队。2022年,该院本地医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实现了医院自主申报“零”的突破,标志着科研实力的提升。
在距离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总院区约12公里处,有一座占地521亩的中山大学附属喀什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硬件设施齐全,装有核磁共振、ECMO等大量先进医疗设备。其中,南疆首个ECMO体外循环团队已成功救治当地患者;远程会诊中心对接广东专家和喀什地区县乡镇卫生院医生,多学科联合会诊疑难病患者;智能送药机器人、自动消毒机器人和自动包药机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避免院内感染……
肖非说,近年来,在“组团式”医疗援疆的助推下,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已建成新疆感染性疾病(结核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部共建中亚高发病成因与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喀什站”等。
喀什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支点,这里“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肖非表示,计划至2025年开云注册APP下载安装,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服务能力达到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三甲医院的水平,远期目标是要把医院建设成为立足南疆、面向全疆、辐射中亚的国际医学中心,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总机:86-10-87826688开云注册APP下载安装开云注册APP下载安装开云注册APP下载安装开云注册APP下载安装